簡介

什麽是道易程?

道易程是基於以太坊的一個通過優良的治理(七大治理協議和一大治理網絡 IADD Network)讓DAO(1.0和2.0)繁衍生息、蓬勃發展的平台。
只需幾分鐘時間,任何人都可以在道易程上創建一個去中心化自治智能組織,並且,這家DAO已經可以開始運作了!
是的,道易程為DAO的創建和運營準備了非常獨特的基礎:道易程框架和完全開放的dApp市場。
在道易程框架中,它內置的多種協議和通用的 IADD 網絡將在DAO代幣的市場供應、定價通證的鍛造、去中心化交易、去中心化支付、去中心化基金會等方面提供統一的應用標準、技術標準和全局功能,實際上道易程實踐的是以上所有方面的有效治理。而說到治理,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具備技術標準和應用標準雙重創新的 IADD 網絡在去中心化交易和去中心化支付方面做到了合二為一,並且完全無人值守。

區塊鏈 Blockchain

區塊鏈(Blockchain)源於比特幣的底層共識和通證技術。它是提供智能合約執行環境的去中心化超級計算機,也是一種按時間順序永久記錄通證交易、智能合約代碼及其運行狀態和數據的分布式時態數據庫。區塊鏈是通過其共識機制、通證和智能合約等起到的激勵、安保、確權、監管、經濟自治等作用,做到集去中心化、抗審查、去信任、無需許可等本質特征於一體的新興互聯網技術。區塊鏈應用的主流將寄望於蓬勃發展的去中心化應用(DApp)和去中心化自治智能體(DAO)。區塊鏈的終極目標是要完成從信息互聯網到價值互聯網的飛躍。
(深圳大學區塊鏈課程《區塊鏈概論》,https://u.naturaldao.io/be/

DAO 1.0 的探索

區塊鏈DAO概念的源起,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9月7日Daniel Larimer提出的Decentralized Organized Company(去中心化管理的公司)【1】。這一概念很快被更新為DAC,即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(去中心化自治公司)。13天之後,V神寫了一篇文章對DAC進行了探討【2】。2014年5月6日,V神在其博客文章《DAOs, DACs, DAs and More: An Incomplete Terminology Guide》中首次指出,當DAO啟動之後,它可能會被設計成不再需要人的管理,而在既有規則下運行【3】。
之後很多項目都對這些概念進行了探索,名單包括但不限於:
比特股、達世幣(其決策引擎和預算系統甚至讓達世幣做到了自給自足)、ARES protocol及Boardroom、Wings、RootProject、Colony、Giveth、Aragon、DAOstack、DxDAO、PolkaDAO、Moloch DAO、Gitcoin……這些DAO基本都認同V神的探討,都認為DAO就是以人類協作為核心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(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)。這是 1.0 的DAO。

道易程對DAO 2.0的理解

經過十年的摸索,區塊鏈通過通證和智能合約兩大硬核的發展,已經證明了去中心化、去審核、去信用、匿名等等基本價值觀的巨大威力。但這些還只是停留在公鏈層面而非應用層面。
基於應用需求而對DAO探索了六年後的今天,在經歷了瘋狂的ICO、兩年市場暴跌的陣痛和DeFi土豪們的短暫狂歡之後,我們清楚地意識到,該是我們正本清源,徹底重新審視DAO的時候了!

1. 區塊鏈的匿名意味著對人的隔離

應該有人還記得最早的比特幣宣傳用語裏,經常有“比特幣是匿名的”的這一說法——甚至你在bitcoin.org都能看到。可惜後來不少人一方面懼怕中心化世界的蠻橫,一方面仍不甘心自己權力的喪失,自行偷偷“擦除”了對區塊鏈的這一核心特征的記憶。
但時至今日,仍然沒有人能夠證明某筆比特幣是他自己的——即使他違反比特幣的基本原則亮出私鑰,那也不能。因為私鑰並非只能一個人所擁有。所以,嘿嘿,他甚至可能只是盜取了別人的私鑰!
也許你會說,哇哇哇……請你說想要我現在從這個錢包地址上轉多少比特幣給你,只要數量不多,我可以馬上轉給你。這樣不就能證明這個錢包地址是我的了——你當我們傻啊,這種事魔術師都能做到!
反過來說,你還能怎樣證明我們不是匿名擁有比特幣?請你告訴我傳說中中本聰擁有的1百萬個比特幣的那個地址的主人到底是誰,好嗎?
以太坊標志著區塊鏈2.0時代。以太坊走得更遠了,它把賬戶分成兩種:外部賬戶(Externally Owned Accounts,EOA)和合約賬戶(Contract Accounts,CA)。
簡單地說,外部賬戶就是供人使用的。合約賬戶則僅供智能合約使用。這兩種賬戶的地址你肉眼無法區分。
覆雜點說,外部賬戶AI也可以使用。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。但它不把私鑰交給你,你就永遠不知道這個外部賬戶是不是在人類的手中。
人類的身份又被以太坊隱匿掉了一層。現在你該相信區塊鏈的匿名就是對人的隔離了吧?!
最近以太坊創始人V神等幾個人發起了Acount Abstraction(EIP-2938),準備提升合約賬戶的作用,使之也能像外部賬戶一樣支付手續費並觸發交易的執行。這也就是說,沒有了人類之手,區塊鏈dApp一樣可以在其它外部條件的觸發下,自行啟動其它操作,包括主動與其它合約交互!我相信你能想象一架運輸機,永遠不需要任何人,只要貨物裝滿了就自動起飛,並根據各地的需求自動承接任務的意義!這一提案,將極大地提升隔離人的區塊鏈應用發展的可能性!
隔離了人,也就隔離了人的權力。反言之,我們人類做不到不濫用自己的權力,區塊鏈也就不得不想方設法隔離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人類!
我知道總會有人已經開始有誓死捍衛自己特權的沖動……

2. 作弊是人類天生的bug

我相信這次的美國大選有人作弊。依據我的人生經驗揣測,人類歷史上大規模的選舉,完全沒有作弊的恐怕鳳毛麟角。大多被接受,只是因為作弊沒有被發現或者尚在可接受範圍,或者被強迫接受,或者根本就被暴力代表了。
我註意到Facebook和Twitter2020年數次遭遇美國政府部門的質詢。社交媒體如果沒有規矩,在人類社會裏當然是不可行的。但社交媒體一旦試圖承擔事實核查角色,必然產生很多誤判和任性的個案。執法者犯法的案例都層出不窮,這種受到《通信規範法案 ( 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 ) 》第 230 條保護的社交媒體管理,就算凍結了美國總統的賬戶,特朗普也無法說“You're fired!”我相信對於美國社會而言,這也許是一個失序的隱患。而且無論如何管理,我們對於造假和被造假總是防不勝防!
在人類社會裏你必須接受這樣的現實,但是區塊鏈顯然既不接受造假,也不接受審查!
與人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編程語言沒有這樣天生的或者亙古不滅的bug。有意思的是:全世界有一半人在使用手機,這幾十億部手機裏的各種計算器時時刻刻都在幫人類做著加減乘除,沒有一個會作弊——而美國大選,其實也只是個加法!
連只用加法這樣的無比簡單的工作都會作弊,那麽我們還真的要依賴人類管理絲毫都無法容忍作弊行為的區塊鏈?
這不科學。

3. DeFi治理中的沈痛教訓

以MakerDAO為例,它有兩件重要的事需要管理好:金庫和Dai穩定費率。
發行治理幣MKR來管理金庫,聽起來很酷對吧?
好吧,有人用閃電貸借到MKR,讓“自己被列入白名單”的提案得以順利通過。
MakerDAO治理策略瞬間幻滅。
事實上,在DeFi領域,人類協作淪落為少數人的利益勾兌。以錢治理錢的荒謬邏輯,讓DeFi幾乎完全變身為開發者和土豪們的饕餮大餐!

4. Bancor帶來的啟發

Bancor白皮書(2018年版)裏有這麽一段話:
In this white paper, we have proposed the Bancor Protocol for decentralized liquidity networks, based on a standard for a new class of tokens called Smart Tokens, which provide continuous liquidity by incorporating an autonomous and low-cost market making functionality directly into their smart contracts. Smart Tokens utilize connected token balances and an intelligent and open-source formula to perpetually offer to buy or sell themselves at calculated and predictable prices, in return for any other token to which they are connected【4】.
是的,以智能合約為載體,班科通過其開放的智能算法(intelligent and open-source formula)創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型去中心化交易所,結果石破天驚!
班科引以為傲的創新體現於:
  • 通過班科算法首創去中心化價格發現機制,一舉取代人類至少沿用了247年(自第一家證券交易所算起)的“撮合交易”這一價格發現機制。後者是一個窮富不對等的價格發行機制,這種不對等使得股市裏的絕大多數窮人(小散)成為這場遊戲裏不斷被割的小韭菜。
  • 班科算法同時也構建起首個能夠為市場提供無限流動性的網絡。
雖然我個人並不認為班科就是一個完美的項目,但以上這兩點在過去的幾百年裏都是無法想象的。
班科告訴我們:只要在智能合約中註入智能算法,就為去中心化交易開創出了顛覆性的機制。這難道還不夠啟發我們嗎?

5. 結論:DAO 2.0的定義

由此我們知道:
  • DAO並非僅以人為核心要素的協作形式。雖然我也相信DAO的早期過渡階段不但離不開人,還需要人們以高質量、高效率協作才能推動其發展。但從本質上,DAO是遵循區塊鏈價值觀,通過通證、智能合約和算法三個關鍵要件構建起來的去中心化智能體,它需要秉承區塊鏈可信的中立性,這樣我們就不必糾結於其運作是不是基於多人協作以及如何協作。
  • 我堅信 AI 終有一天會超越人,但目前如果討論 AI 的作用,還很虛幻。第一是 AI 還沒發展到能夠取代人類;並且如此簡陋的以太坊,也容納不下 AI 。所以暫時我們還只能像班科一樣聚焦於智能算法,但無論如何班科已經證明,正是因為它擯棄了人的協作而采用智能算法,才帶來了交易機制的革命。
我們重新審視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,就會發現用Organization來理解區塊鏈正在發生和將要發生的變革,就會有巨大的限制甚至誤解。因為正如Cambridge Dictionary解釋的那樣,絕大多數人對Organization的理解是:a group of people who work together in an organized way for a shared purpose(一群人為了共同的目標而以協同的方式一起工作)。它很明顯具有以下兩重含義:
  • 組織乃是以人為核心要素
  • 人的權力在組織協作中起到關鍵作用
而從比特幣到以太坊的dApp,區塊鏈不但如前所述已經通過匿名手段隔離開了人,並且自始至終都在想方設法解除“以人為權力核心”的魔咒!
一個頗為有趣的事實是,無論是比特幣的PoW,還是以太坊的PoS,都是完全不需要任何人“記賬”的!因為賬單是軟件自己記錄的。PoW和PoS的卓越之處,不是軟件自己記賬,而是一旦有人有意“記假賬”,它們能夠有效地予以甄別和剔除,從而保證系統的安全性——所以作為區塊鏈基石的共識機制都已經告訴了我們:區塊鏈時代絕不需要人記賬來保證系統安全,真正需要的,恰恰是想盡各種辦法杜絕人類造假!
由此可見,比特幣和以太坊本身都已經是成功的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sm。其成功的秘訣就是“將人鎖進籠子”。
因此,我們認為組織即organization與區塊鏈基於去中心化理念而獲得的巨大成功格格不入!
2020年一個小小的病毒,已經讓我們這個高度中心化的世界破綻百出,甚至某些方面已有分崩離析之嫌。人類社會毫無疑問迫切需要區塊鏈來提供有力的支撐,修正我們的認知更是迫在眉睫!
Coinbase和Paradigm兩個項目的聯合創始人Fred Ehrsam和Dan Robinson於2020年11月28日發表了一篇題為《Governance Minimization》(治理最小化)的文章【5】,與本主題有關的核心觀點有這麽幾條:
  • 什麽是可信的中立性? 可信的中立性的核心為可靠可依賴。這意味著利益相關者 (例如用戶或開發者) 能夠在確信該協議不會發生變化而背叛他們的利益前提上,放心大膽地與一個協議交互,或者將自己的自己的項目構建其上。這也就意味著,協議須通過避免淪為任何特定群體的“ 傀儡”,進而保持可信的中立性。\
  • 可信的中立性是當今區塊鏈的主要價值主張 。 可信的中立性能為區塊鏈dApp中鎖定的價值創造安全環境 ,阻止價值被盜竊、被鎖死和被限制。這些價值既有實體的 (例如,資金) ,也有抽象的 (例如,開發時間、用戶) 。\
  • 治理最小化意味著盡可能減少權力以及對治理的依賴 。 治理最小化很重要,因為它支撐了協議的主要價值主張:可信的中立性 。治理最小化往往提高了該協議可信的中立性。\
  • 治理最小化的協議將迎來最廣泛的使用。這是一項開啟信任與采用之間的正反饋循環的核心屬性 ,並且能將強大、基本的工具掌握在所有創建者手中,為整個加密生態系統創造更多機會、帶來更快的進展。
還記得比特幣時代廣為討論的區塊鏈的特質之一Trustless嗎?Trustless字面上是毋庸置疑的意思,而只有做到了可信的中立性,才能使得其自身毋庸置疑!Trustless即可信的中立性。
很容易理解的是,無論一個項目怎麽被去中心化治理,如果其治理缺乏可信的中立性,那麽它終究還是不能被區塊鏈生態所接受。
同樣很容易理解的是,最極致的治理最小化,就是像班科一樣,通過智能合約中的算法來治理其中的幣價。
你可以把最近出現的很多人類協作的DAO(1.0的DAO)視為大家正在摸索區塊鏈協作治理的鏈下部分,而我們這裏討論的 DAO 2.0 則是至少其鏈上的核心得到通用的有效治理的DAO。簡而言之:道易程是以太坊公鏈之上的一個治理層,而其鏈上通證經濟行為接受道易程治理(良好的鏈上治理)的DAO就是DAO 2.0。
DAO 2.0 意味著這類DAO的核心都可以描繪為:
  1. 1.
    DAO = 共識 + 通證 + 智能合約 + 智能算法 我們已經知道通證和智能合約是區塊鏈的兩大硬核。而對於DAO來說,我們認為每個DAO還必須智能化,才能完成自我的治理——或者說,我們要通過引入智能算法,使得DAO能夠擺脫人的不良幹擾。
  2. 2.
    遵循治理最小化及可信的中立性這兩條基本準則 所以DAO的核心都必須根植於一個在這兩條原則的指導下的通用的治理層。
  3. 3.
    未來幾乎沒有哪個DAO是孤立的。每個DAO都能以其智能響應其它DAO的交互請求,每個DAO也能基於其智能向其它DAO發出交互請求,並且消化(吸收營養、摒棄垃圾)所獲取的數據或其它反饋信息。因此,每個DAO的經濟模型(如dApp裏面設置的收費標準)就不能朝三暮四,隨意變化,以保持對用戶和對外部合約的友好和穩定性。
  4. 4.
    一個DAO可能有自己的自然壽命,也可能會非正常死亡(如被黑、被不良DAO毒害),此時也會有新的DAO接替它。
AI 的發展正撲面而來,它與區塊鏈的強強聯合也只是時間問題。我們建議將2.0的 DAO 提升為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sm。吐故納新,是為了保證DAO還能與時俱進,不斷防範人類bug帶來的破壞。
今天,該是我們人類勇敢地承認自己的局限而向前一步的時候了!

兼收並蓄的道易程

在道易程平台上,DAO可以是任何人、任何組織以及任何智能體;並且同時任何人、任何組織和任何智能體都可以自由開發和自由選用其DAO所需的去中心化應用。

為什麽以以太坊為基礎?

現在有數十個團隊,在以太坊客戶端、以太坊網絡的擴展層(如Layer2)、EIPs(以太坊改進提案)三個層面進行協作,以完成以太坊2.0的宏圖大業。這將使得ETH2.0完成之時,其工程量可領先於單個公鏈數十年之久。另外,以太坊2017年引爆區塊鏈,現在以太坊上已經有成百上千個DApp,無論是項目總數、通證總量和活躍度,都超越其它大多數公鏈十年至數十年。由此可知,以太坊2.0很有可能在公鏈競爭中脫穎而出,所以我們目前以太坊作為道易程的基礎。我們也已經將解決一切通證的鏈上去中心化存儲方案總結為EIP-2569,以及我們創立的新的通證標準EIP-3712,貢獻給了以太坊社區。